迈向生态城市发展的新时期

发布时间:2023-09-02 浏览次数:888

中国生态城市大讲堂以“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创新”为主题,围绕绿色生态城市理论体系、人居环境的规划响应、城市空间发展优化研究、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与路径研究、城市有机更新、海绵城市等方向展开交流研讨。在此次论坛上,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磊教授针对《迈向生态城市发展的新时期》这一议题,发表了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精彩演说。

沈磊院长现场演讲

图片

图片

与会专家照片

沈磊教授演讲全文:

迈向生态城市发展的新时期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其中会议强调要正确处理以下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因此,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城市的战略要求、基本认知、治理模式都必须发生重要转变。

1.新时期生态城市的主要转变

1.1从“工业文明” 到“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的“生态化”。当前人类仍然处于工业文明的进程之中,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并不是要创造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的文明形态,而是要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植入一种生态维度。应充分认识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其中碳中和、智能技术是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碳中和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在建设目标、减污降碳、推动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发展、碳汇能力提升、产业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等方面都具有协同基础,同时必须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推进绿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2从“狭义生态”到“广义生态”

从“狭义生态”到“广义生态”的转变是对生态概念的扩展和综合。“广义生态” 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馈关系”, “广义生态”不仅包括生态功能要素,还包括生态理念、生态空间、生态能源、生态建筑、生态技术等等。其中从“专项规划”到“空间统筹”,从“标准流程”到“定制方案”,从“保护生态”到“供给服务”,从“单边管控”到“多元共赢”是从“狭义生态”过渡到“广义生态”的重要路径。

1.3从“空间管理”到“空间治理”

从空间管理到空间治理的转变可以理解为对空间管理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涉及到对参与主体、决策方式、运作模式和最终目标的转变。空间管理强调政府主导、单一决策、强制刚性、效益最大化,空间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协商、复合包容、可持续发展。空间治理应侧重要素治理、结构治理、功能治理、价值治理,以期推动“人-地”等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优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政策制度保障体系。


图片


空间管理与空间治理的区别

2.新时期生态城市构建的体系方法

2.1集聚全球智慧

欧盟城市很早进入存量城镇化时代, 具有“欧洲绿色之都”评选等生态城市经验。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是“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战略合作框架下的重要务实合作项目之一。从2012年5月,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共同签署《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正式开启了中欧城镇化合作的大门。目前,我国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展了开启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城市更新、绿色建筑、水管理、绿色交通、清洁能源、固废管理以及绿色投融资等方面。


图片


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

德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先驱,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德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已达到55%以上,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项目是25个试点城市借鉴德国产业小镇转型升级模式的成功代表,也是天津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自被授予中德生态示范城市称号后,建立了全流程中德合作机制:从组建生态城管理局、到搭建综合开发平台公司、到建立国家级顾问智库(中德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研究中心等)低碳生态试点项目“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展示中心”已建成,是天津首座“零能耗”被动式建筑。


图片


中德生态示范城市项目

法国是欧盟第一个在法律上明确“2050年碳中和”的国家,中法两国在低碳生态城镇合作方面源远流长,为深入落实两国政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战略框架协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法国建筑科学技术中心开展“中法生态示范城市”合作项目。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2018年第一批中法生态城试点城市颁牌。法国生态城市专家赴试点城市调研,城市代表赴法国考察学习优秀案例及先进技术产业,共同推进部门、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合作。


图片


中法生态示范城市合作项目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首个国家合作开发生态城市、我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旗舰项目。2013年习近平主席视察生态城时强调:“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今年是生态城建设15周年,已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智慧城市、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终期评估,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


图片


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城-国家部委授予的试点示范

2.2目标指标体系

在生态城市的顶层设计方面,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代表,开启了量化的指标体系引领生态城市建设的新模式。2008年,中新两国共同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率先用定量的方法明确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目标。该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 4个方面,共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即1.0版指标体系。2020年,在全面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成效基础上,根据生态城开发建设实际,推出了2.0升级版指标体系。重点突出城市智慧治理、绿色宜居环境打造、居民健康生活引导、科技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利用五个方面,于2020年1月获得住建部正式批复。


图片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2.0(2020年)

嘉兴高铁新城指标体系及生态城市规划导则项目是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创新形成了“以生态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发展目标、以生态导则为指标空间落实形式”的发展模式。构建了一套体现生态城市发展愿景和总体目标、达到先进水平、具有可实施性的指标体系,并将绿色生态指标和规划要求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从空间布局、到定量指标、到具体地块,形成生态城市规划导则和管控导则,实现全周期全层级的导引。


图片


嘉兴高铁新城指标体系

2.3生态城市规划十大方法

沈磊教授长期致力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研究,依托城市总规划师创新治理模式,在不同城市推进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自然生态本底识别、人居历史脉络梳理、城乡组团紧凑集聚、绿色交通系统架构、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公共服务中心网联、低碳产城系统构建、绿色未来社区营造、智慧管控体系运维、规划治理机制创新的生态城市规划十大方法。


图片


生态城市规划十大方法

2.4生态技术集成

中国生态研究院长期致力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先进技术的研发,并取得了较为丰富、成熟的技术成果。生态型排水:借助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恢复城市开发建设前自然水文特征重建被打断的生态链条。如北京副中心基于保护城市水文状态,采取 “源头滞留、生态回补、地表排水”系统建设思路,最大限度减少雨水管道,以解决雨污混接、水文循环、雨洪风险为基本出发点,结合本底生态条件,通过绿色+灰色措施,着力构建“雨水排放+基流回补”“雨水资源+再生水利用”“水生态 + 水安全”生态型排水系统。


图片


恢复城市开发建设前自然水文特征重建被打断的生态链条

正能房:正能建筑是指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围护结构,充分利用建筑物本体及其场地边界内的可再生能源,使建筑全年可再生能源产出量大于消耗量的新型绿色建筑。借鉴发达国家建筑能效提升大趋势,实现从耗能——节能——零能——到产能。正能房有6个关键技术,分别为①可再生能源利用②高性能门窗③围护结构保温隔热④无热桥设计⑤良好的气密性⑥热回收新风系统在正能建筑中,通过6个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优化节能,形成可再生能源微循环系统,最终达到建筑产能高于建筑耗能的目标。2022年,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牵头、生态院作为主编单位的《正能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天津蓟州的林溪雅院项目,5栋住宅楼获得正能建筑三星级预认证。通过标准制定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生态院不断探索绿色建筑发展,推动“正能建筑”理念。


图片


正能房6个关键技术

分布式污水处理:分布式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系统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有机结合的城镇污水系统新格局,是我国城镇迈向韧性城市、走向碳中和的必然选择。模块化再生水站是“模块化建筑”这一先进理念在污水处理行业的创新实践,将引领污水处理行业朝着“建筑工业化、工程产品化、技术装备化、管理数智化”的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城镇分布式再生水站高质量建设及高效运行管理提供先进的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


从左至右分别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模块化再生水站

技术集成:以各类生态技术创新为基础,聚焦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生活、绿色碳汇等内容,进一步探索生态城市技术体系,即“三生空间”“五大要素”“N项技术集成”。“三生空间”具体内涵为生态空间固碳、生活空间近零碳、生产空间降碳,“五大要素”重点关注建筑、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产业、农业与生态,“N项技术集成”主要包括 水环境处理技术、能源利用技术、污染物处理技术、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技术等。


图片


生态城市技术体系

2.5城市总规划师治理模式

规划建设行业越来越有这样一种共识,我们正面临一个国家治理转型的新时代。在这一时期,规划建设发展提出一系列要求,同时多年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规划行业从来没有面临过如此之多的不确定性和如此之多的挑战。我们国家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国体、政体、规体的高度统一,是中国规划最重要的特征和优势。城市总规划师的功能属性主要包括构架功能、技术把关、统筹功能、协调功能、宣教功能,城市总规划师是由权威技术专家领衔的一支为城市整体规划发展进行技术支撑的多专业团队,城市总规划师模式具备两大运作特征,即以“两端着力,中间管控”的规划管理特征,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实施管控特征。


图片


城市总规划师模式的两大运作方法

3.生态城市战略实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2019年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提出青浦、嘉善、吴江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选择青浦区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姚庄镇,面积约660 平方公里,作为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其中嘉善片区两镇共157平方公里, 是国家战略的先行启动、先行探索和先行标杆。


图片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嘉善示范区祥符荡科创中心紧邻着千年西塘古镇,通过十里港、李仁港链接南、中、北祥符荡,链接着水乡客厅、太浦河,直达上海。祥符荡科创中心七个单元组成,包括一个大学单元、一个研发总部单元、一个国际服务中心单元、四个成果转化单元,构成了示范区一心三片中的祥符科创中心。依照因循自然、天人合一、永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智慧,构架了金色底板、七星伴月的空间构架。


图片


嘉善示范区祥符荡科创中心

生态空间方面,嘉善是江南水乡,水是嘉善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之一,以祥符荡为核心,在水生态治理方面,三周年时期以尾水-河网-湖荡多源污染、多级拦截与净化成套技术,有效削减面源污染,解决了流域氮、碳、磷的排放难题。现在祥符荡的水质已达到Ⅱ类水标准、透明度2米以上,沉水植被覆盖度达到了70%。今年祥符荡还实施了“沉水植物修复、水生动物调控、景观提升、清水降浊、生态软围隔、水生态监测管理平台建设”五大技术措施,并针对低透明度、高风浪条件下沉水植被难以存活的技术难题,创新采用了“精准分区-逆境改善-模块定植-稳态维持”的沉水植物修复技术。


图片


实景图:水生态治理成效

生产空间方面,今年我们示范打造“一个金色大底板”,既是两山理论的深刻践行,也是在欧洲看麦田、在中国江南看稻田的大美示范,更是农业生产空间低碳生态发展的综合探索。金色底板不仅是体现育种科技的高标准农田,并且通过生态沟渠保障尾水零直排,氮磷消减40%,做到了生态田;又通过精准灌排,节水50%,减碳20%(CH4),做到低碳田;采用自动化种植,减少劳动力15%,形成智慧田。以地方文化传承、低碳生态可持续、智慧科技赋能、产业协调发展为内涵,以田丰、水清、路畅、林美、村富为体现,提炼了金色底板的金十字,在科技助农、富美乡村的基础上,更加体现示范区在内涵发展上的高质量,作为东部沿海的高发达地区,一步对标欧洲乡村,跨越城镇化后半场的空间紧约束,为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提供嘉善样板。


图片


实景图:原野田野交织的魅力大底板

生活空间方面,三周年期间,在嘉善我们还做了一个零碳技术高度集成的实验性项目——竹小汇零碳科创聚落。通过原始村落改造,打造零碳聚落、科学家聚落。以智慧田代表的生产空间、以九字形零碳聚落代表的生活空间,以聚落中间的生态岛(100多亩)代表的生态空间,打造这样一个三生空间的生态低碳发展的组团模式,通过一系列适应本土的、成熟技术的高度整合,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竹小汇模式,在科创绿谷、长三角,乃至全国进行零碳社区、园区、城区的推广。


图片


竹小汇零碳科创聚落:低碳生态技术综合规划


图片


竹小汇零碳科创聚落:竹小汇碳平衡实时监测系统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三周年期间,“沈磊总师团队” 用300多天时间,保护生态绿色的本底资源,传承千年吴根越角的历史文化,打造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世界级理想人居,形成高站位谋划、高起点规划、高水准设计、高标准实施、高品质呈现,通过技术审查与审定、样板审查与审定、材料封样进行全过程综合管控,全面示范嘉善片区的规划管理与治理能效。


图片


沈磊总师团队全过程综合管控工作展示

随着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行业的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也是规划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开始将“宜居、可持续、和谐”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必须从思维理念、技术集成、城市治理,走向生态城市的新阶段。